文昌哪有定制西装的店啊-文昌哪有定制西装的店啊多少钱
南浔在浙江哪
南浔古镇南浔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城区以东,与江苏省苏州吴江市交界,北滨太湖,南望杭州,东达上海,在明清时代就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名镇和旅游胜地。明万历年至清代中叶,蚕丝业和手工业、缫丝业的兴起及商业的发展,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镇上的巨富豪绅,几乎都靠经营蚕丝业发迹,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只金黄狗”。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历史上园林众多,自南宋至清代镇上大小园林达27处。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实江南所仅见。至今幸存的有嘉业堂藏书楼、刘氏小莲庄、陈氏颖园和张氏适园。 旅游线路 南浔交通地图 1.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刘氏梯号(红房子)-镇史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 2.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江南民俗风景区-刘氏梯号(红房子)-广惠宫-镇史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百间楼 自驾车路线 </B> 杭宁(杭州—南京)高速公路,距离出口为36公里; 沪杭甬(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距离出口为45公里: 沪宁(上海—南京)高速公路,距离出口为65公里; 乍嘉苏(乍浦港—嘉兴—苏州)高速公路,距离出口为30公里。 上海:从沪青平公路上去,穿过平望镇后上318国道,一出吴江便到。来回过桥过路费总计80元。 杭州:从104国道到湖州后转318国道 南浔门票门市价100元. 南浔古镇景点 百间楼 百间楼位镇东北侧,沿老运河东、西两岸建造。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他家的保姆仆人居家而建。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这一名称一直保存至今。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顿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相连。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最集中的一段是河东岸的莲花桥到长桥,房屋较为整齐,密密扎扎地布满了河岸。白墙、青瓦、沿廊、河埠、花墙、卷门、廊檐、河水流淌,船只往来,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河西岸在40年代,遭日本军队飞机轰炸,损毁严重,虽经修整,但己失昔日风采)。百间楼河道原是运河,通湖州和乌镇、苏州、南浔的物资均从这条河迸出。元未筑城墙,成为城壕的一段,沿河大多为货钱、店铺,沿岸筑成整齐的条石驳岸,岸边河马林立,以便船只停靠,装御贷物。沿河是长街,沿街房屋太多为前店后宅。大户人家均 住宅三至四避,一般人家为一个天井的两进屋。整条百阁楼街房舍连排,侧墙相接。房舍间山墙高耸,有做成云头;有做成观音兜式;也有做成三叠马夹墙式,高低错落,自墙黑瓦,饶有风情,沿河街屋黑瓦之下,民革梗楼窗,底屋多有披檐,又一层黑瓦,再下是桂廊河沿,轻巧通透,洋隘着水乡居居的灵气。百间楼是至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居民群落,全长400余米,以门面百五十四,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小莲庄 小莲庄(国家文保单位)、嘉业堂(国家文保单位)、文园、江南水乡一条街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南浔素以园林和藏书楼闻名天下,小莲庄和嘉业堂就是其典型代表,小莲庄位于鹧鸪溪畔,碧水环绕,园内绿木深深,不染一点俗尘,粉墙黛瓦,莲池曲桥,奇峰怪石,让人品位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之意境,内有御赐牌坊、匾额、碑廊、家庙、净香诗窟、叔苹奖学金成就展览馆等景点。 嘉业堂与小莲庄仅一河之隔,为清末著名藏书家刘承干所建,其园林造法和小莲庄异曲同工,而园内的藏书楼则闻名天下,内藏有书籍60万卷,共16万余册,其中有不少海内珍本、孤本。 文园、江南水乡一条街和久安老年社会福利中心是久安公司新近开发的景点,文园与小莲庄和嘉业堂毗邻,内有文昌阁、徐迟纪念馆、吴寿谷艺术馆和南浔名人长廊等景点。 张静江故居 </B>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此外还包括尚待开发的庞宅、金绍城故居及东圆、宜圆遗址等。 东大街原是南浔古镇的第一商业街,街南即为市河,街两侧有五福楼、大庆楼、天云楼、长兴馆、大陆旅馆、“野荸荠”茶食南货店等一大批百年老店。 而“民国奇人”张静江的故居(市文保单位)就坐落在街北,更令人流连的要数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其女眷家仆而建的百间楼(市文保单位)。百间楼沿河而建,即充分利用空间,又富于想象,显得很有层次,她与不远处的洪济(市文保单位)、通津(市文保单位)二桥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风景。 嘉业藏书楼 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小莲庄的主人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原藏书楼主人刘承干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后,刘乘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他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1925年至1932年间,藏有宋元刊本155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刊刻甚精。 1933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大量古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直至1951年浙江省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下几种,藏书残缺严重。 1949年解放军解放江南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1951年11月,刘承干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 广惠宫 广惠宫是南浔镇知名的道观,俗称张王庙,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建观历史长于建镇历史。历史上的广惠宫经历过数度衰败鼎盛之变。在重修重建中,广惠宫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广惠宫也曾称三清殿。本为祠山神庙。据镇志载,广惠宫“宋时止一殿,奉祠山神像”,“为道流香火之所”。尽管数百年来其构建布局几经“调整”,但主体仍是祠山大帝行宫,至少人们总是以张王庙称之。于2003年上半年重建。 广惠宫是南浔古镇一处源远流长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道教建筑遗存。首期工程后的广惠宫重建重修工程,部分展现了历史上广惠宫的原貌。 刘氏梯号(红房子) 崇德堂(又称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三子刘安(字渊叔,号梯青)的居处。刘梯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从钱氏购地筑宅,于同年冬破土,光绪三十四年(1908)竣工。 刘梯青(1876-1950),禀贡生,直隶省候补道员,钦加三品衔,因劝办山西赈捐,奏保二品顶戴,赏戴花翎,特赏头品顶戴,正一品封典。他不仅是文物收藏家,也是实业家,在上海、杭州等地拥有不少房地产,据民国17年(1928)4月出版的《上海总商会会员录》排列的当时最具规模的16家房地产大户,其中他与刘承干、刘湖涵皆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他还与庞赞臣等人集资28万两,于民国16年(1927)在余杭塘栖创办崇裕丝厂,当时有职工1340人,引进意大利式5绪坐缫丝机492台及日本先进技术设备,年产白厂丝40余吨,产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区,为当时浙江乃至全国一流的大型缫丝厂(解放后,该厂更名杭州新华丝厂,属国有大型缫丝企业)。 崇德堂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厢为主体;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尤为壮观。大宅高敞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宅后曾辟一草地为网球场,边上一角饲养奶牛,东西潭边钟楼上曾有一口巨大的自呜钟,远近都能听见它的钟声。 徽派的马头墙和石库门内却有欧洲洛可可风格之券顶。南浔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气度可见一斑。崇德堂宅后义仓河对岸拓地二十亩,种树栽花,叠石为山,坡植白皮松,蓄水栽荷,且有楼、亭、阁、榭和欧式小洋房。因刘梯青“有述袭为园之志,抱守存故迹之心”,沿承三百年前“小桃源”之意,故取名“留园”,也取“留”与“刘”同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刘园一部分赠予外甥徐氏,故称“徐家花园”,毁于抗日战争期间,仅荷池犹存。 南浔史馆 南浔史馆原为南浔商会旧址,始建于1926年,为三进中西合壁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左右,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前进为五开间门厅、二进为会议大厅,柱高屋陡,气势恢宏。三进为中式木结构二层楼房、木质廊柱花窗、古朴典雅。在会议大厅前的庭院中,栽有百年广玉兰两枝、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镇史馆全景馆综合概括了南浔从南宋淳佑末年(1252年),建镇以来747年中江南名镇南浔的历史变迁,从历史角度来叙述南浔地理位置、区域划分的变化,名人、文人荟萃,以及清朝末年辑里湖丝行销世界时的盛极一时,到抗日战争时遭受的重创。一直到解放后, 南浔人民在中国***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重振江南名镇雄风而作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 南浔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全方位、多层次地向人们展示了江南名镇南浔在漫长历史中的地位,以及政治、经济的发展轨迹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它是南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是人们了解南浔的窗口。 求恕里 求恕里是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刘承干于1930年所建别墅。刘承干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进,即使到了晚年家道没落也坦然自得,故以“求恕居士”自居。他在上海储书之所名“求恕斋”,南浔别墅称“求恕里”。 1920年刘承干建嘉业堂藏书楼,同时为了适应藏书楼管理的需要,因此扩建求恕里,作为他和家属回浔小住和藏书楼管理处的地方。求恕里属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个结构是以门房、甬道、西洋门楼、卷门、庭院和独立的楼厅相结合。 求恕里现今陈列着刘旭沧作品摄影展。刘旭沧原名刘承东,中国近代著名摄影艺术家,曾担任上海摄影协会主席,他是刘承干的九弟,两人相差32岁。一长衫马凳子,以收藏古董成名;一个西装革履,钻研摄影成名。兄弟俩各有所成,被人戏称是刘家的“中西合壁”。 求恕里的甬道尽头有一花园别墅。园内有花草树木及太湖石作为点缀,别墅的主建筑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堂楼。二楼是卧室,打开朝南的窗,既可观园内的景色,又可以远望刘家的小莲庄和藏书楼,在上面还有一个不被人发现的密室阁楼。 张石铭旧居 张石铭旧居(又称懿德堂),位于南浔镇南西街,占地4792平方米,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各式楼房150间,其风格奇特、结构恢宏,工艺精湛,尤其是众多精美生动的木雕、砖雕、石雕以及从法国进口的玻璃刻花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民俗建筑和文物价值,号称江南第一巨宅。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旧居北侧原为顾氏旧宅,正大厅腰门上有吴昌硕手书的匾额“世德作求”和吴淦题写的匾额“竹苞松茂”。北侧建筑的主要特点是装饰雅致,花窗、门廊和砖雕、石雕古朴逼真。南侧原为董说旧宅,后经张氏扩建而成。进门即为内厅(轿厅),厅后两侧有小天井,有腰门与后进相通。二进正面为大厅,厅后为堂楼(女厅)。后进天井中有一形似苍鹰的英德石,名“鹰石” ,用乃江南罕见之珍品。 旧居以前后划分,从第三进开始,内厅两侧的漏明廊窗为木刻芭蕉叶,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故亦称“芭蕉厅”。楼窗镶嵌菱形蓝色玻璃刻花,花式为四时花卉果品,晶莹高雅,属当时中西文化结合的贵重装饰品。第四、第五进有不少外来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从壁炉、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铁柱头等,体现了欧洲十八世纪的风格。第四进的大厅是一个设有化妆间、更衣室的豪华舞厅,地砖均从法国进口,墙面屋顶由红砖瓦砌筑。洋房前庭院中栽着两株广玉兰(洋玉兰),现已有两百多年树龄,叶大密茂。
漳州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
漳州人的生活习俗 漳州人的生活习俗与中原的汉族差别不大,生活中的礼俗基本上一样,只是由于地理气候条件与中原迥异,故而该地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都与北方有所不同,显示出南方和沿海的特点。第一节 饮 食 漳州背山面海,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食物的来源与种类十分丰富,居民对食物的烹调和制作向来十分考究。
主食
漳州古属闽越地,以稻米饭为主食由来已久。该地居民传统的一日早、午、晚三餐,主食都是大米。中午吃粒饭(干饭),早、晚吃糜(粥)。境地人多轻早餐,重午餐。早餐的粥比晚餐稀,仅佐以小菜。午餐吃干饭,菜肴较丰。
从前,漳州干饭多用鼎(圆底锅)煮成,农家则在熬粥时,用竹制“饭篱”捞出部分干饭供主要劳动力吃。渔民和铁匠惯食粘稠的粥,称“打铁仔糜”。农民常用草编小袋装米煮成饭包,在外出时吃,称“茭制饭”。
甘薯曾经是漳州最主要的辅助粮食,漳州人多称其为“番薯”。番薯在漳州的食用方法很多,新鲜的番薯可以烤熟或水煮或蒸熟吃,不过人们多将番薯放置一段时间,吃起来特别甘甜。番薯洗出淀粉叫“番薯粉”,可以用来做成多种食物和在烹饪时用以勾芡;也可以抽丝或切成薄片晒干贮存,供以后食用,分别叫“番薯签”或“番薯柿 (pe5)”。番薯、番薯签和米煮粥吃。沿海地区过去不少是以番薯为主粮,即所谓“食番薯,配海鱼”。市上的番薯干以黄皮红瓤番薯蒸熟晒干而成,香甜可口,价格不菲。
木薯(Manihot esculento)也曾是漳州的杂粮之一,漳州人称其为“树葛”、 “树薯”。树葛含有氰基苷,必须靠久煮才能解除毒性,不可生食,多数是用来洗得淀粉,叫“树葛粉”。但树葛粉质量不如番薯粉,过去大多用来做麦芽糖、凉粉,或作为制作线面的填充料。
漳州居民有时也煮菜饭,如芥菜饭、高丽菜饭、番瓜饭、芋饭、鸭饭、肉饭、豇豆饭等干饭和芋粥、鱼粥、鸭粥、蚝粥、蚶粥、咸粥 (杂烩粥)等。粳米和糯米均可作混合饭的主料。
主食除米饭之外还有面条、面线、米粉、豆签等。漳州的面条多加上食用碱,呈**,煮熟后上市卖,叫“生面”,盘成薄饼状叫“面份”,抓成拳头大的一团叫“模仔面”,拌上少量食用油后,不规则地堆在一起叫“油面”;也有未煮,晒干后卖,叫“面干”或“面球”。线面是以面粉加盐等辅助材料拉制而成,晒干后盘成小束,食用前在沸水中煮一两分钟,方便而易于消化。米粉、豆签是辅食。
旧时,番薯、芋头都可作主食。漳州人喜欢趁热吃番薯,芋头则凉了再吃,俗谚云: “番薯烧,芋仔冷。”民间刮生芋头皮时,为避免被芋奶咬(刺激皮肤),刮前要先咬芋头一口,念: “芋仔芋仔我咬汝,汝(bbang‘)咬我。”
菜肴
旧时,漳人素重海鲜和野味,“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鲳”是餐桌上的上品,其中的獐实际上指的是麂。漳州人惯食猪肉,尤喜食猪内脏,妇女做月子多吃猪肝和猪腰。漳俗重龟鳖,以为清补滋阴,多吃可长寿。还有人喜食蛇、蛙等,以为清补解毒。
该地调料品种繁多,酒、醋、辛辣、酱、葱、姜、蒜各得其所。炒盘讲究火候,汤菜多为清炖,并喜欢加入枸杞、党参、当归、黄芪等中药。从季节上说,冬尚浓醇,夏求清淡。
漳州民间喜食腌菜,农村家家户户自制腌菜,多以芥菜腌成“咸菜”(酸菜),入冬以萝卜腌成“菜脯”(萝卜干),供全年食用。云霄、诏安一带腌制的菜脯尤为上品,藏得越久越香,而且还有消积食、健脾胃等药效。漳州人还将笋煮熟后任其发酵,变成酸笋,煮鲜鱼时配上酸笋,鲜美而无腥味,老少都爱吃。
饮食禁忌
漳州的俗谚云“饭神皇帝大”,当别人在吃饭时,不得随便打扰,自己吃饭时也不要讲话,以免冲犯饭神。
民间进补之后忌食萝卜、白菜和喝茶,以为这些凉性的食品会抵消进补的效力。身上有脓疮时忌吃鱼虾、芋头、狗肉等“浊性”食物。老人一般忌食牛肉,因为牛助农耕,食之者不祥。漳州民间认为柿子和酒、柿子和螃蟹、柿子和番薯、番薯和石榴、番薯和香蕉、毛蟹和
柑桔、毛蟹和茄子、芹菜和鳖、芹菜和黄瓜、黄瓜和花生、鳝鱼和红枣、狗肉和绿豆、羊肉和番瓜都是相克的食物,同食有碍健康。
在宴席中移转酒樽将酒洒出是犯忌的。饮食中站起或脱衣,边吃饭边走动,都是要忌讳的,也即在吃的行为方式方面要有禁忌。
吃饭时,桌上的菜必须是双数,不能是奇数,尤其忌讳吃三个菜,认为只有囚临刑前才吃三个菜。
吃饭时,忌撒出饭粒或吃完饭碗内残留饭粒,俗以为糟蹋粮食会遭天惩罚,尤其在作客盛饭时,应估量好自己的食量,否则留下剩饭,等于糟蹋五谷,作践主人。此为民间对谷神敬仰的延伸,宣传“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古训,可谓淳俗。
吃饭时,不能趴在饭桌上,忌换座位,尤忌女孩换位,俗以为如此则日后有改嫁之虞。不得坐在门槛上吃饭,饭后不得躺卧不动或立即洗澡、饮茶。进食时不得照镜子以免日后口吃。进食时不得发出咀嚼声,俗以为猪狗进食才会发出响声。
此外,吃饭忌将筷子竖插在饭中,因为祭人才这样插。吃饭忌敲响碗匙,也不得用手掌平托碗底或用手攥着碗边,以免被讥为“乞食相”。饭后不能倒扣碗,只有吃过药才倒扣碗。洗碗时,忌将筷子在灶台上顿戳整齐,认为这样是在打灶君。忌将不同颜色或长短的筷子配成一双使用。忌使用单只筷子进食,以免婚嫁后丧偶,不得折断筷子,不得用筷子指人,也不得用嘴咬筷子。吃完饭后,筷子要放在桌上。进餐时,掉筷子被认为不吉利,不得俯身去拾,应另换一双使用,还要说声“筷落”,谐音“快乐”来加以禳解。
饮料
茶 北宋曾任漳州幕厅军事判官的蔡襄的《茶录》一书,就是专门讲斗茶艺术的著作。其中提到斗茶时茶的加工、斗茶工具、斗茶方法等。
漳州人好饮茶。自古以来“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盂公壶,杯极小者,名若琛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
漳州有斗茶的风俗,有人认为始于蔡襄。乾隆版《龙溪县志》记载:“以五月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罐,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壮之炉,扇必以管溪之箑,盛必以长竹之筐。凡烹茗,以山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为上,惠民泉次之,龙腰石泉又次之,余泉又次之。
穷山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赀岁数千。”
饮茶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消闲方式,称为“吃小盅仔茶”,其特点是茶浓、盅小,细斟轻啜,慢慢品尝。饮茶也是待客之道,曾习轩的《客至汲水烹茶》这样描写以茶迎客的情况:“松斋清昼永,客至自关情。水可呼僮汲,茶因待友烹。荆扉今日启,花迳此时迎。共啜龙湫味,闲参雀舌名。耳铛闻语细,鼻观觉香生。陆羽三经好,卢仝七碗清。竹炉汤已沸,槐火梦犹萦。句好缘多饮,诗脾沁一泓。”
客人进屋主人必沏茶相迎,有话也要先喝两杯茶后再说,主人请喝茶,客人不能不喝。沏茶时,先用沸水烫茶壶、茶盅。沸水要高高冲入茶壶借以搅动茶叶,直到水漫壶口为止。用茶壶盖子将壶口泛起的泡沫杂质等刮起来倒弃。盖上盖子,用沸水淋罐,使茶壶内外都热透。迅速倒出茶壶中的水,谓之洗茶,俗谚云“头遍脚(脚臭),二遍茶箬”,第二遍水才开始饮用。茶液要低低斟人茶盅,以免茶液多泡沫。盘中有几个茶盅,要来回斟至七八分满,谓之“关公巡城”,使各杯中的茶汤浓淡一致。最后几滴浓茶也应分滴各盅,谓之“韩信点兵”,务使各盅中茶液的色香味完全一致。敬茶时,则杯不可倒满,要让客人慢慢品尝,以示敬重。
斟茶毕,主人不能吃第一杯,要双手捧茶依尊卑长幼顺次奉于客前。客人也须以双手接茶,充分体味茶香后方能将茶咽下,饮完后要向主人“亮杯底”,以示领受主人厚谊和对主人茶艺的赞美。如果以小盅茶敬客,沏完茶后主人伸手表示请客饮茶,客人先伸手回礼,然后持盅饮茶,主人随后才持盅饮茶。主人添茶时客人将手放在杯边,有的还用手指轻叩桌面以表谢意。每次饮完,主人都要重新冲洗茶盅,再沏再饮。
《漳州府志》云:“凡烹茗,以水为本。”传统的茶道最重视水质,品茶时要不惜代价去汲取最好的泉水。现在家家户户都用门来水,水质也就无法考究,便完全以茶叶的品质取胜。本地居民习惯喝乌龙茶,主要有铁观音、黄旦、水仙、白芽奇兰等品牌,很少喝红茶、绿茶、花茶等。旧时泡茶的水用青栎木硬炭火烧为佳。
漳州人强调茶要沏浓,俗谚云“茶着食厚,某着娶老”,认为“薄茶、暗火(灯)、散熏吹(劣质烟袋)甲(配)口口king6—5kong6(摇晃)桌”是不好的兆头。斟茶时,壶嘴不得对着别人,因为与祭祀时酌酒浇地相似,故壶嘴冲人似有生祭之嫌。茶沏后不得留过夜再喝,俗以为“隔暝茶”有毒。
过去也有一些家庭用大茶壶沏茶,将大茶壶放进稻草编成的容器中保温,供全家人喝一整天,这种容器叫“茶岫”。
旧时,乡间小路边和十里长亭里都有卖大碗茶的摊子;大街上也设有茶亭,免费供应体力劳动者茶水,称为“奉茶”。
台湾地区饮茶的习俗和漳州相似,也崇尚功夫茶,重视茶具的质量和品味。
酒 漳州称饮酒为“食酒”,宋有“蛮酒”,元有“畲酒”,节庆、婚丧、生育、迎宾、饯行、农事、祭奠、奉客等都离不开酒。也有行文人酒令和掷骰、抽签、划拳的劝酒形式,即使有宿怨积恨,也可通过“食酒”而杯酒言消。稍有不同的是,给人敬酒时,杯中只倒八分满,表示为人留有余地,俗谚有“七分茶,八分酒”之说。
曾习轩的《开瓮忽逢陶谢》描写漳州旧知识分子饮酒的乐趣:“呼僮携美酒,此日瓮初开。忽见陶潜至,还逢谢眺来。独留外方客,同覆掌中杯。兴到婆娑乐,诗成笑语陪。曲神寅日合,酒圣卯时催。竹叶新浮蚁,葡萄旧发醅。饮凝金盏满,醉倒玉山摧。共有酩然思,同心宴几回?”
旧时,漳州爱喝酒的家庭常备有一两坛自酿的米酒或荔枝酒。妇女怀孕后,家里都用红曲自酿糯米酒,供坐月子时用。酿制的方法和酿白米酒相同。农村还酿番薯酒、甘蔗酒等,或用于自饮,或用于冬季灌牛御寒,故俗称“牛酒”。台湾地区的民间造酒用酒的习俗与漳州并无二致。
冷饮 夏天,漳州人消暑解渴的传统饮料有石花冻和田草冻,是以石花菜和田草熬成的胶冻,制成之后,要沉在井水中浸凉,或者放到屋顶上隔夜“冻露水”,然后食用。还有—种“栟櫇冻”,薜荔又名“木莲”、“鬼馒头”,漳州话叫“栟櫇”或“爱玉仔”。从栟櫇洗出果胶,凝成冻,切成小块和以糖或蜜,清凉可口,而且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
暑天,漳州城乡居民常用乍前草、 芳草、鬼针草、芦根、绿竹心、山葡萄、牛顿草等煎成青草茶,用以解暑。
夏天,漳州人也经常喝绿豆汤消暑解毒,大暑日则必须吃绿豆汤解暑。绿豆的吃法有两种: 一是以绿豆—把洗净放在杯中,冲进沸水后盖上杯盖,过一段时间后开盖喝汤;二是以绿豆熬煮烂后加糖吃,煮时锅中要放一支瓷汤匙,俗以为可以化解“豆鬼” (煮不烂的绿豆粒)。
漳州传统冷饮经过历史的考验,无副作用且具有清暑解毒的诸多功效,实在是价廉物美。
吸烟
漳州话称“抽烟”为“食熏”,漳州人抽烟种烟的历史在全国是最早的。明代中晚期,漳州月港的商人到日本、东南亚进行贸易,在西班牙统治的菲律宾学会了吸食和种植烟草。到清代康乾年间,烟草在漳州已是“无地下种,无人不食”。
旧时,漳州人抽烟多用细竹管或野生柑桔的枝制成的“熟熏吹”(旱烟袋),也有人使用铜制的“水熏吹” (水烟袋)。凝在烟管内的焦油称为“熏吹膏”,民间用以涂治无名肿毒及毒虫咬伤。民间认为,蛇和其它毒虫都忌怕“熏吹”和“熏吹膏”,所以,老年人都是熏吹不离手,甚至教训晚辈时也以“熏吹头”敲其后脑勺。帮本地话“老货仔用熏吹头仔”就是相当于“长者教训”的意思。
民国时期,开始有人吸食纸烟或机制的卷烟。以后,水烟斗和旱烟管逐渐绝迹,城乡的吸烟群众多吸自卷的喇叭状烟支。
漳州吸烟者向来有以烟敬客的习惯。旧时,敬烟前要先用手掌将自己的烟袋嘴擦拭干净,再装上烟丝点上火递给客人,忌以烟头直递对方。
旧俗,划一根火柴不得点燃三支烟,因为在繁体字中“灾”字就是三折下一个“火”字。第二节服饰 漳州地处亚热带,上古土著断发文身,着“卉服” (穿葛纤维织成的衣服),以蕉、葛纤维织成的布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有人用来做衣服穿。汉代以后,中原移民逐渐人闽,麻、丝、棉花(非洲草棉)等的织物也传人闽南。唐代漳州“岁五蚕,吴越皆不能及”。宋初,漳州岁贡葛布二万匹,纺织业与中原地区同步发展,漳州居民的服饰逐渐与中原一致。北宋时,印度传人的“吉贝”(棉花,木棉,亚洲棉)在漳州广泛种植,该地居民的穿着已经和最发达的地区无异。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海外贸易的兴盛导致漳州人的服饰“跨越定制”,“人无贵贱,多衣绮绣”,甚至“曳绣蹑珠”,比官员还气派。清代,漳州服饰奢侈依旧,“俗有夸多斗靡者,于舅姑饷妇之日,终席之间换衣数袭”。一些人将财力都花在服饰.上,以致漳州俗话有“只怕跌下屎?(粪坑),不怕火烧厝(房子)”之讥。
服装
一般服装 平民男子穿长衫或对襟短衣或大襟上衣,多以棉、麻质粗布为料,袖宽,大前襟由左至右。体力劳动者常穿短打,用宽布前后对折,前襟缝一布袋,称“橐袋仔”,正面缝五对布纽扣。冬天内加一件棉背心,外加右襟的“棉裘”。男子下着深裆阔腿的“裸巾裤”,无口袋和门襟,前后不分,加接四五寸的粗布裤腰,穿时将裤褶紧,以各种裤带扎于腰间,或直接将裤头拧成结以代替腰带。有的用一条长布袋扎裤,布袋里可放银元、铜板等,称“裤头龙”。
农民夏天多穿短裤,以便下水田劳作,故称“水裤”。男子衣服以蓝、灰、青色为主,老年人多穿黑色。沿海渔民的衣服染过薯莨汁或荔枝树汁,耐海水浸泡,呈棕褐色,与众不同。台湾地区的渔民也穿同样的衣服。
女子穿旗袍或高领右衽大襟衣(俗称“大袉衫’’)或窄袖短袄,内裹束胸马甲。大袉衫的下摆呈弧形,长过膝盖,衣扣钉在右胸边,衣襟边和袖口滚边绣花,有的还镶上阔花边。女子下着长裙或长裤。“裙”字由“群”字而来,群者,多也,当时布帛门幅狭窄,裙子要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所以长可曳地。旧时,漳州女子在出嫁、归宁或出门拜神时必须加扎长裙。长裤无门襟、无搭扣,裤管肥大,和男子穿的无大差别,只是裤管口绣花,裤长及脚踝。女子出嫁时,着红袄加黑裙或红裙,平常多穿青、蓝、黑色衣服。缠足妇女在“脚白”(脚帛,裹脚布)之外还套有“膝siak7裤”,即由白布缝成圆筒状,半尺来高,底部绣有—圈寸把高的花,上部套入裤管内,其效用一为衬托小脚,二为显示绣花的技艺。
民国时期,男子穿长衫、马褂、布纽对襟上衣,也有穿西装、工人装、学生装、中山装或行业制服的。男式的上衣多在左上角缝一个胸兜,以插自来水笔或装细小对象。女子穿大襟的短衣、袄、学生装或改良旗袍,下着长裙或短裙。农村男女仍穿“棵巾裤”,城镇居民有的穿起有门襟的“洋装裤”。殷富阶层不穿土布,多穿绒、绸缎等;上层社会的女子也穿连衣裙。男学生穿童子军装,女学生穿蓝衫配黑裙。
特殊服装 传统的婴儿服称“和尚衫”。这种衣的前襟为斜形,腋下两侧缀布带用以束腰,袖口和下摆卜摆均不缝边,以防磨破婴儿娇嫩的皮肤,也寓意婴儿长得快。婴儿用的“散幔” (音sam5-3mua1)为无袖的棉披风,面料为红绸或红底印花布。披风上连缀—个兔耳形的风帽。旧时还喜给婴幼儿带兜肚,兜肚红布做成,并用金苍线绣上一个万字,护住幼儿的肚脐。漳州方言“脐”和“财”同音,护脐也寓意护财。还有用黑白相问的格子布做成的“花帕”,格子有大、小两种,中间绣一个“?”字,俗以为此帕可以辟邪,民间抱婴幼儿出门时多蒙盖花帕。
民国时期,漳州人夏天爱穿“香云纱”,又叫“香纹纱”。这种布料透气、透湿,穿在身上特别凉爽,颜色多为黑色,称“油绸”,穿久褪成暗棕色。香云纱价格不菲,不是贫寒人家所买得起的。
旧时,农民雨天多穿蓑衣,俗称“棕蓑”。通体以棕制成,无袖,披在肩上能盖住胸背。—种后背长过臀部;—种后背较短,但下缀棕裙,穿着时既能活动自如,又不致淋湿衣裤。
民间忌反向穿衣,因为只在为人“套tap7衫”(穿寿衣)时才将衣服先反向套在孝男身上。也忌讳穿一身白衣白裤或白衣配白鞋,因为会联想到丧服。年轻妇女不得全身穿黑色衣服,尤其是在出外探亲访友的时候。过年期间,忌讳穿白色和青色的衣服,以为不吉利。洗衣服时,男衣必须放在女衣之上,民间忌讳从晾着的女人衣服下走过,女人的裤衩尤其不能晾晒在过道上。夜间不得露天晾衣,竹竿尾端不得晾衣。俗以为,衣服晾干从竹竿上取下后,不能直接穿在身上,以免变成“竹篱鬼”,先折迭后有了“折气”,即可禳解。衣服忌讳被人跨过或踏踩。民间忌缝补穿在身上的衣服,俗以为,此举会使穿衣者日后受诬陷。上衣上的纽扣数要奇数(阳数),而且穿衣时必须扣上纽扣。
第三节 居舍 漳州的民居建筑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都是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民族精神和乡土性、地域性相结合的产物。
砖瓦房 漳州旧式的大型住宅称“大厝”,一般有三进,前后三个大厅,各以大埕(用砖或石板铺成的院子)隔开,两旁为巷道,两边各建两三套两房一厅的厢房,一些大宅前有门庭(俗称“大埕”)。厅的前沿、台阶、天井、门庭、墙基等铺砌平整的条石,四周墙面砖石混砌,构成各种吉庆的图案。更多的是四合院结构,设上下厅堂、左右厢房、左右边房(称“护厝”)、天井、侧廊便门、后堂、大门等。屋架采用穿斗式、抬梁式和承重墙等三种结构,屋顶多为悬山式曲线燕尾脊。厅房正面的门框、窗框、横额多用质地坚硬、琢磨光滑的青石镶嵌。庭院或后院有花木、假山、亭阁、花园。这两种住宅多为城乡的富家大户所盖。农村中更多的是一厅二房一埕的三合房,左右是厢房,可住人或当厨房、储藏室。如人口多,两厢再延伸接建左右多—房,合一厅四房。农村以广置田宅为显耀,故宁肯减衣节食建房,不愿丰衣足食而居破屋。但城乡还是有很多贫苦人家住宅又矮又小,农村多建“土角仔厝” (以土墼砌墙店房子)。
窗棂的格数也必须是奇数。房屋如有几落(进),后一落房屋则必须高于前一落,整座房屋前低后高,寓意后代比前代发达。如果两家的房子一前一后,也忌讳前面的房屋高过后面的房屋,俗以为如此会堵了后面人家的“风水”,容易引起纠纷。如果前面的房屋又需要高度,工匠会建议房主将房屋的地基线放低。
房屋喜前窄后宽(俗称“布袋厝”),忌前宽后窄(“畚斗厝”),建左右陪屋时都注意使外段向里收三分,即使建“竹篙厝”,也要让:后墙宽于门面,俗渭前者聚财后者散财,这实际上是中国人内敛文化性格的体现。
漳州旧式住宅大门外常有“掩格仔”,实际上是一个大竹屏,用粗篾皮编成,以竹管为框。门楣上固定—支粗竹管作为滑道,竹屏在这滑道上可左右推动,以遮掩或露出大门。“掩格仔”既遮阳又通风,既可挡住外来的窥视,又不影响从屋内向外观望。随着漳州人移居台湾,这种竹屏也东渡海峡,在台湾的—些地方流行到六七十年代。
室内布置
传统建筑祖堂在上,上下厅堂, 长辈居上,晚辈居下,男左女右,体现了对长辈的孝道以及男女长幼的分别。厅堂是家长起居和祭祀、接待宾客的场所,世传为朱熹所作的《家礼》云:“凡为人子者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有宾客坐于书院,无书院则坐于厅之旁侧),升降不敢由东阶,上下马不敢当厅”,房屋的使用有严格的长幼尊卑限制。
厅堂 旧时,前厅是奉祀神明和家长接待客人的地方,面向天井,宽敞明亮,正面摆一只长方形的香案桌(称“几桌”),中间供观音或其它神像,两边摆花瓶、时钟等,“几桌”后的墙上挂神像或名人字画,案前摆八仙桌,两边摆接待客人的太师椅。后厅的中间设神龛,龛中摆祖先的神主,龛前也有“几桌”,摆香炉等用以祭祀祖先,几桌前摆八仙桌和条凳。八仙桌祭祀时用以摆放祭品,平时也可用作饭桌。富家的八仙桌前张挂着刺绣精美的“桌裙”,—般人家逢年过节才挂桌裙。
卧室 旧时,卧室房门悬挂布帘或竹帘,其中—般有床、橱、柜、桌、椅、脸盆架等,床前横—踏脚的长方凳,俗称“脚椅”,供脱履登床之用。大户人家的床很考究,上有木顶棚以挡尘土,前有透雕的横楣, 三面有“遮风” (围屏),后面的遮风上有一横排抽屉,其上可搁小的箱子。床上悬挂罗帐,两端放置床头柜。床的安放有诸多忌讳:床不得正对门口和镜子;柜不得正对床;床不摆在房间中央,床位上方忌开天窗,床头后方忌有窗;床安放方向应与梁和檐平行,俗认为床“担楹”(与梁交叉)会闹穷,出现凶兆,如确实无法让避免担楹,则要在床上方的支架上搁一把扁担将梁“挑起来”。在大婚或乔迁安床的吉时,放上床板后要拜床公婆,求健康安睡。卧室中的橱柜多用以存衣服,桌子上常有梳妆台,较讲究的脸盆架上还有花框镶镜。
厨房 “灶脚”(厨房)
也是住宅的重要部分。以前厨房一般设在厅后或“护厝”内,以免外人一进屋就看到。厨房里有水缸、米缸等,但灶是最重要的,灶口的方向有讲究,灶口忌向东,俗语说,灶口向东财空空。人站在灶台前舀饭的方向要与大门的方向相反,以免将饭往大门方向舀而财气外泄。
厕所 厕所当地话叫“屎?”或“仔?”。旧时,城镇里唯有富贵人家有才建有厕所,一般是在后花园或后埕的角落里盖间小屋,屋里埋一个边大缸,缸的上方搭一个架子,上设一个蹲位供人方便。缸边的墙留有—个大洞,以便从墙外掏粪。厕所边一般有个后门或侧门,专供下人和掏粪的农民出入。多数的人家只在宅中的偏僻角落置两个带盖的陶缸,一个装尿,一个装粪。平时方便只用木制带盖的马桶,马桶多放在卧室内,在床边留一条“尿桶巷”,上遮一条布帘,有印花或绣花,比较讲究的再用一个大柜子将马桶隐蔽起来,柜子和房里的其它家具一样擦得很干净,可以当椅子坐,称为“尿柜仔”。乡下的农产多建有自家的厕所,一为方便,一为攒肥料。农村的厕所多建在户外,埋一个缸,缸口与地面平,上搁两条木踏板即成厕所。农村还有一种“大?”,在野外挖一大方坑,砌上砖以防泄漏,坑的一半以矮墙围起来,上搁两条石板作蹲位,只供男子使用。坑的另一半裸露在外,可将厩肥、杂草等物填入沤肥。
门 门在传统住宅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门有大门、边门、厅门、房门、侧门、后门之分。大户豪宅的正面有三道门,中间的大门常年关闭,仅在婚丧喜庆或迎贵宾时才开启,家人平常从大门两旁的边门进出,下人、掏粪的农夫、卖菜收破烂的小贩等则只能从宅后的侧门或后门进出。老式门多笨重,上下有轴,由石制的门框和门楣支持,以开启时发出大的响声为佳。大门多盖成门楼,称为“门屋仔”,门上方挂八卦图,有时还有姜太公像。边门或者各与大门垂直,或在门后设屏风、照壁挡住外面的视线。俗以为门是“眉”(楣),窗是“眼”,所以窗不能安得比门高。
我国的著名小吃(五个)?
中国105个城市必吃菜!
1.台北:鸳鸯火锅
很多香港艺人都为之疯狂,据闻郭富城在离开时就把火锅材料打包回去再过瘾。火锅最重要的是汤底,有多少店就有多少种汤底,但没有人知道汤底的材料和制作方法。跟吃川菜一样,火锅的麻辣程度是分等级的,鸳鸯火锅是一半辣一半不辣,任君选择。有别于其它火锅的是,材料里不可缺少的是鸭血,还有豆腐、牛肚、牛什、鸡肉等。价格丰俭由人,折合人民币100元到上千元。
2.高雄:蚵仔煎
蚵仔是高雄特产,是壳类海产的一种。先用线粉搅拌蚵仔,然后把鸡蛋打散放油煎,让鸡蛋包着蚵仔,像鸡蛋饼一样。
3.台南:炒鳝鱼
台南特产。佐料有糖、盐,以及九王,虽然用炒的做法,但鱼依然可以保持鲜美,还带着淡淡的甜味。
4.香港:烧腊
烧腊包括烧鹅、乳鸽、乳猪、叉烧以及一些卤水菜式。一般先用秘制的酱汁淹制一段时间再放到炉里烤,烧鹅、乳猪皮脆,肥美,口味略带广东人喜爱的甜味。深井烧鹅、花田乳鸽是其中的“老字号”。广东人逢年过节上香拜神都会带上乳猪,**(视)开镜也喜切乳猪图吉利。卤水菜式相对清淡,卤水鹅掌(翼)、卤水鸭肾等。
5.哈尔滨:得莫利炖活鱼
哈尔滨郊区靠着马路边有一个叫得莫利的小村庄,村里人在路边上开了个小吃店招待路上歇脚吃饭的过路人。把豆腐、宽粉条子和乌苏里江里捞上来的鲤鱼炖在一起吃是老乡们吃个热乎的老做法。后来菜的做法不胫而走,传遍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哈尔滨人说:要是外地朋友不喜欢吃西餐和东北大菜,咱们吃得莫利炖活鱼去。
6.大连:咸鱼饼子
咸鱼饼子从当地农村流入城市,现在所有小馆子大饭店都吃得上。鱼是秋天的海鱼,有棒鱼也有黄花,巴掌长,放了姜葱盐腌,腌好了用油煎的焦黄。饼子是陈年的苞谷面掺了豆面白面发的。把锅烧上水,饼子贴在锅四周,想吃啊?等着熟吧!
7.梅州:客家酿豆腐
千年古城梅州,有“客都”之称,中原人“衣冠南迁”到这里,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放进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想来到了梅州的客家人一时无麦可包饺子,才创出如此美味。
8.齐齐哈尔:杀猪菜
过年了,村里一户人家杀了头猪,这后腰腿的都是好东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么吃?这就有了杀猪菜了: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肠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齐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腻,要切成片放进过锅里煮了过油,然后和酸菜、血肠一起炖。农村里灶膛火映着大娘的脸,锅里放了姜蒜的炖菜煮得咕嘟,咕嘟。等这杀猪菜传到了城市,城里饭店加多了工序,用足了料。
9.湛江:本地鸡
湛江旧称“ 州湾”,与茂名、阳江等地饮食习惯相通,湛江菜属粤西菜之列讲究粗料精制,原汁原味。湛江本地鸡一度风行广州食肆。正宗的湛江鸡选自湛江信宜县吃谷米和草长大的农家土鸡,是生长速度慢或生下头一窝蛋小母鸡,这样的鸡肉质纤维结实,易积聚养份。做好的鸡外表金黄油亮,入口皮爽肉滑,香味浓郁,再加上一碟香油蒜汁蘸料,“惹味”得很!
10.延安:羊腥汤
延安好吃的东西很多:洋芋擦擦甘泉豆腐子长煎饼,最应该尝一尝的是羊腥汤。羊肉,羊杂加上作料熬的汤,原料做法简单的很。围着羊肚手巾的老乡蹲在一起,手里捧着冒着热气的羊汤,在四季平均气温只有9摄氏度的延安,这个冬天不太冷。
11.西安:凉拌驴肉
驴肉具有补气血,益脏腑等功能,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民谚。陕西关中盛产驰名全国的“关中驴”。自清代咸丰年间起就有凤翔腊驴肉,古时驴肉只有生熟两种吃法,现在又多了驴肉汤锅和肉炒菜,加入了川菜和药膳作法,肉美、味鲜。
12.湘潭:毛家红烧肉
毛家菜因毛主席故乡而闻名,毛家红烧肉主席赞不绝口。正宗的毛家饭店位于湘潭韶山冲,这里的红烧肉选的是五花腩,把五层三花的肚腩肉用冰糖八角桂皮先蒸再炸后入锅放豆豉作料,做法非常讲究和复杂。做好的毛家红烧肉色泽金黄油亮,肥而不腻,十分的香润可口。
13.广州:老火靓汤
煲汤是广州主妇的必修课。地道的广州人没有不喜欢喝汤的,不管是家里作的还是大小馆子里卖的,广州的老火靓汤不外乎一个目的——滋补!夏天冬瓜煲排骨加扁豆,赤小豆降火,冬天花旗参煲鸡祛寒。
如果你刚到广州,上了出租车司机大佬会告诉你:这里的水很热气呀,脸上会长痘痘,要喝汤吃凉茶……
14.顺德:菊花鱼生
顺德自古都是富庶之地,当地人劳作之余,喜用本地物产精心烹调,互相品评,整体厨艺颇高厨师输往广州、港澳及东南亚一些城市,“食在顺德,厨出凤城”。顺德菜式以清、鲜、爽、嫩、滑为特色。在闻名的炒牛奶、顶骨大鳝之外,菊花鱼生也更具是代表性风格。
还有顺德大良镇的双皮奶、陈村的鱼饼……
15.延吉:狗肉火锅
到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不吃狗肉可不行。跟全国其它地方一样这里也流行吃火锅,朝鲜人的狗肉火锅。特色锅底,炖的是狗肉,狗杂狗排骨。除了鲜就是辣。可能是延吉太冷,因此狗肉大补还要加辣椒。一年四季吃,夏天吃最好,治感冒!
16.长春:地三鲜
我国民间历来有立夏之日尝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的习惯。说起这地三鲜,指的是新鲜下地的时蔬:苋菜、元麦和蚕豆(或是蒜苗),炒在一起吃的就是鲜嫩。到了长春,地三鲜成了当地的名菜。现在也有把土豆、茄子、辣椒炒在一起三鲜。这可是地地道道的东北菜。
17.佳木斯:酸菜猪肉炖粉条
东北人爱吃炖菜,吃起来名堂也多,什么大鹅炖土豆、小鸡炖蘑菇、猪肉酸菜炖粉条子,还都能顾名思义,也无一不是寒风里腊月天吃的乡土菜。东北高棵大白菜腌渍的酸菜切成的火柴梗子粗细的丝,帮白叶绿,久煮不糜。本地的土豆粉则易熟耐煮,出锅黄白鲜亮用筷子挑起简直是春柳倒挂。用杀猪时煮肉和骨头的老汤,放入爆炒过的五花火炖出的猪肉酸菜粉条子,可口的香气绕屋脊!
18.沈阳:四川火锅
就像在其它城市,四川火锅一样风行于沈阳的大街小巷。四川火锅的味道厚重讲究鲜辣不但和 东北菜的浓烈粗犷相似,也正投了沈阳人脾气对了沈阳人的口味。说起来吃辣,东北人也是佼佼者,其实真正到了沈阳四川火锅店的老板们才感觉找对了地方,沈阳人的热情简直让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19.呼和浩特:蒙古烤肉
马背民族的地道风味是烤出来的。等你进过了蒙古包,喝过了奶茶,双手过热情好客的牧马人双手递过来的哈达!等你围着熊熊篝火,享受着草原徐徐微风送来的烤肉香,你肯定会想起“风吹草底见牛羊”。
20.北京:水煮鱼
‘麻上头,辣过瘾“,本是重庆的名菜,如今却在京城流行得一塌糊涂。间接反映了川菜在北京的重新崛起和东北家常菜的没落。水煮鱼工序简单:将新鲜的鱼切成薄片,用盐稍稍腌渍一下,再上滚水氽。真正味道的好坏关键取决于麻椒、辣椒原料的好坏以及熬制红油的水平。
21.吉林:狗肉汤
在吉林的朝鲜饭店,所有的狗肉汤都是当天的新鲜肉一天一炖,没有老汤。这样做出来的狗肉汤叫清汤。要吃狗肉,名堂多了狗肉炖豆腐、狗肉干白菜、狗肉火锅。可不管你吃什么样的狗肉,一碗狗肉汤可少不了,这一碗汤入口,回味一下,觉得鼻腔里都有了香气这狗肉才会越吃越香。
22.深圳:重庆老火锅
深圳好像是一个很容易登陆的城市,什么格的饮食都能找到一席之地,当然现在最热的是火锅。一家叫深圳易的网站就推出了“火锅”的饮食专题。重庆火锅、(火加巴)子火锅、原汁原味古法火锅、潮泰火锅、肥牛火锅、徽派火锅、“谭鱼头”火锅、日式火锅……好一场火锅大比拼!
重庆火锅以麻辣为主,咸鲜、酸辣味兼有,分清汤火锅、红汤火锅和鸳鸯火锅。它以调汤考究见长,具有原料多样,荤素皆可,适应广泛,风格独特,场面热烈等特色,因而最热辣鹏城。
23.珠海:黄骨鱼
四川人吃的黄辣丁,南方人叫做黄骨鱼。珠海是一座吃惯海鲜的城市,又多移民,没有什么自己的菜系,只好嘴大吃四方。这款时兴的黄骨鱼,就是湘菜出品。
24.厦门:水煮活鱼
这道菜近年的走红至少说明胃口一直非常挑剔甚至顽固的厦门人对川菜的认同,很多人把这归结为这个城市外来人口的剧增所导致的外来菜式在厦门的大举登陆。仅2000年一年,门这个人口仅60万的小城稍上档次的川菜馆就新开了近30家。
但水煮活鱼的味道也的确不错,虽用料简单且大众(草鱼),烹
制方法也未必奇特(水煮),但其辣与鲜的奇妙结合既满足了厦门人
对鱼类海鲜持久不易的好味,同时也是其传统“沙茶情结”在整个川
菜流行大趋势中的延伸。
25.龙岩:酒醉河田鸡
这称得上是一道客家经典菜了,前些年曾在闽粤的一些城市(如福州、厦门、潮州等)流行,但是在龙岩,即便现在川、湘菜已席卷全国,这道酒醉河田鸡仍然可称上是常盛不衰。
出自长汀的河田鸡号称世界五大名鸡之一,据说以三黄(嘴、脚、毛)三黑(两翅、内侧、尾端)三叉(冠顶及两爪)著称,但这道菜最绝的却是在酒上,只有用客家酒酿烹制才能做出集鲜、嫩、香于一鸡的美味。
26.成都:泡椒墨鱼仔
一个叫“毛了”的作者是这样写川味海鲜的:自海鲜变节从了川菜以后,它仿佛焕发了它的第二春!铁例之一便是泡椒墨鱼仔。
这菜全靠四川的泡海椒(子弹椒),要选色泽鲜红、体大肉厚的海椒,泡的也需恰到好处。成菜红白分明,赏心悦目!泡椒的味全在墨鱼仔里面,还带点回甜的味道。
27.宜宾:黄辣丁鱼火锅
长江边上的黄辣丁,是“巴实黄辣丁”。啥叫“巴实”?这是四川话,就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意思。
在宜宾做出的黄辣丁不是红烧或清蒸,而多是川菜的吃法,黄辣丁鱼火锅,肉质鲜嫩,无比。
28.长沙:干窝带皮蛇
2000年口味虾在全长沙市狂热,家家餐馆、排档无一不做口味虾,而随着近期草龙虾的断档,与它一同出道的口味蛇就顺势占了上风。口味蛇与口味虾有异曲同工之妙,把蛇剁成条同样是用湖南的特产辣酱、大料、香叶、青红尖椒,葱姜味精一炖猛煨。大火炒制后还用子火煨透、入味。淋了汁摆在盘中,肥肥的蛇段已被浸通体红亮,蛇肉紧实,丝丝泛着透明的油光,顺着肌理一咬,弹性十足的蛇肉在舌间就渐渐化成了香气,那种随后觉出的辣,辣得人猛吸凉气却也欲罢不能。
29.海口:砂窝文昌鸡
号称海南“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鸡因产于海南文昌市而得名,重约1.5千克左右,传统吃法是白斩,最能体现文昌鸡鲜美嫩滑的原汁原味。同时配以鸡油鸡汤精煮的米饭,俗称“鸡饭”。海南人称“吃鸡饭”即包含白斩鸡在内。在全国砂锅一片热的影响下,海南的文昌鸡也有砂锅化趋势。
30.三亚:红咖哩金瓜加积鸭
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其养鸭方法特别讲究:先是给小鸭仔喂食淡水小鱼虾或蚯蚓、蟑螂,约二个月后,小鸭羽毛初上时,再以小圈圈养,缩小其活动范围,并用米饭、米橡掺和捏成小团块填喂,20天后便长成肉鸭。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再以红咖哩与金瓜,更显活色生香。
31.南昌:藜蒿炒腊肉
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说的就是这道菜。南昌与九江两大城市联手制造的这道菜虽不昂贵,却是江西人的爱物,一有机会就点给外地朋友和离开江西太久的人吃。藜蒿是鄱阳湖区特有的一种水草,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微毒,可清热、利湿、杀虫。藜蒿取其嫩茎与腊肉合炒,加些韭菜才能“衬”出藜蒿的“原香”。结局是腊肉咸香柔软,藜蒿脆嫩香甜。湘菜中也有这道菜,但是取藜蒿根炒,且陆上藜蒿不够香脆。
32.赣州:赣南小炒鱼
很多人不小心把赣南小炒鱼说成赣南炒小鱼,大谬。“鱼饼”、“鱼饺”和“小炒鱼”合称赣州“三鱼”。赣南小炒鱼是明代凌厨子首创的地方风味菜,吃到今天还流行。因为是小酒(赣州习惯称醋为小酒)炒鱼而得名。小炒鱼选用鲜草鱼,去掉鱼头鱼尾,批成块状,加以生姜、四季葱、红椒、小酒(醋)、酱油、水酒等作料烹而成。色泽金黄、味鲜嫩滑、略带醋香。
33.萍乡:辣子炒薰肉
“江西人辣不怕”,辣在萍乡。因为毗邻湖南的关系,萍乡人在吃辣上煞是生猛,据说连水蒸蛋都要放辣椒末。辣子炒薰肉则是典型的辣菜,但辣味补给到了薰肉身上,使薰肉香的抒发更加酣畅浓烈。
34.吉安:井冈山烟笋烧肉
八百里井冈是竹的海洋,不同品种的竹笋易制成笋干。将煮过的笋用炭火焙烤干,因为呈黑褐色,叫乌烟笋。以其烧肉,肉味甘美,而笋味绵长。
35.安顺:炒饵块
饵块烧、煮、炒、卤、蒸、炸均可,炒饵块最显饵块的丰采。把饵块切成寸方小薄片,加火腿片、酸腌菜末、大葱、韭菜、豌豆尖炒制,浇以甜、咸酱油,拌以少许油辣椒,吃起来香甜浓厚,咸辣醇正,色彩丰富,浓烈如油画。
36.银川:雪花羊肉
雪花羊肉为一贯以腥膻味厚著称的羊肉制造了一种最浪漫轻盈的联想。此菜以熟白羊肉片去皮拍松,切成骨牌块又加料渍匀。再用鲜牛奶、鸡蛋清拌进了鸡肉、鳜鱼肉的细茸,入小笼屉蒸透后撒上了百合粉,复杂的工序至此还远未结束,将抽打起泡的鸡蛋清分别舀在蒸透的羊肉块上才是形似雪花冰莹玉洁的由来。坐勺上火,再层层加料、勾芡,最后淋入鸡(鸭)油,一道造型爽亮,入口松软鲜嫩,如雪花之即融的“雪花羊肉”这才终于大功告成。用工之考究实在很有些贾府茄子的味道。
37.柳州:螺丝鸡
能进晋式满汉全席的二十四座底,成为席面24道菜中的一味,螺丝鸡确有非凡之处。而事实上这种下蛋鸡的市场价并不贵。
38.泸州:鱼头火锅
四川火锅起源于长江与沱江交汇处的川南重镇泸州,这里的火锅业兴旺,造就了许多品牌的火锅店。鱼火锅有长江鲜鱼黄辣丁、沙锅鱼、半汤鱼,家常麻辣,鲜美而不燥火,川南风味突出。
39.敦煌:双塔鱼
敦煌食风受草原游牧民族的影响较大,“烤全羊”是市内所有饭店、宾馆必有的一道菜。但“安西三绝”——饮锁阳酒,品瓜州瓜,食双塔鱼,是安西也是敦煌饮食文化之源流。锁阳酒以药固精壮阳,瓜州(即敦煌)出蜜瓜已有3000多年历史。周穆王宴请西王母及诸侯即有瓜州蜜瓜;双塔淡水鱼肉脂细嫩爽口,为今日敦煌“大汉雄风”、“盛唐气象”、“敦煌新景”、“市井百吃”四大美食系列之中的保留菜单。
40.泉州:姜母鸭
泉州人嘴馋,古城美食街上,**姜母鸭大受欢迎。泉州人“补冬”买鸡鸭虾蟹,图方便则买现成的姜母鸭。泉州的姜母鸭分别从**和厦门传过来,是闽菜烹饪一绝。
姜母鸭有咸、淡、辣三种口味制作,做法是猛火开、温火炖、补
药下锅翻三翻,起锅油而不腻,口味特,流香溢彩。
41.彭州:九尺板鸭
彭州的鹅鸭脖子都特别长,伸遍川西,整个平原都在流口水。彭州是成都近郊素有养鸭传统的市,九尺镇是彭州的小家禽集散地,农民将一只只刚宰杀的鹅、鸭装上车,运往成都,成都人吃“九尺鲜鹅肠火锅”正上瘾。
最“常青树”的还属九尺板鸭,它已是四川名“鸭”级的美食了。
42.南阳:镇平道口烧鸡
一定要在南阳的梅溪肘子、肉丸扣碗、白土岗辣子鸡等美食中选一道,南阳人忍痛割爱还是选了道口烧鸡。你吃过整鸡一抖骨肉分离的烧鸡吗?从清宫御膳房的御厨那里出来的烧鸡秘方,成就了三百年口碑的道口烧鸡。
43.邵阳:爆炒猪血丸子
邵阳人会做生意,湖南发哒大财的都是些邵阳人。宝庆猪血丸子,亦称血粑,是邵阳的传统食品,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也有做一铁架,架下用火炉焚烧锯木屑、糠皮、谷壳或木炭熏烤,此种熏法特别讲究火候,不能过急过猛,否则口味不佳。丸子熏干后即可食用。但最流行的吃法是爆炒了。
44.西双版纳:傣味拼盘
北纬21度10分—22度40分,东经99度55分—101度50分,西双版纳是地球上北回归线沙漠地带上唯一的一片绿洲。香芋草烤鱼、香竹饭、油炸青苔、炸牛皮之后,最应该品尝的大概就是这道傣味拼盘了。
45.天水:天水杂烩
天水被誉为“陇上小江南”。报人范长江先生《中国西北角》写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道苏杭一样,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
在天水呱呱、水浆水、天水猪油盒、秦安麻腐馍、秦安肚丝汤等小吃之外,还有更受欢迎的天水杂烩。把鸡蛋清和蛋黄搅匀,摊成薄饼。取鲜五花肉剁碎,放入盐、粉面、花椒后拌匀,加在两层薄蛋饼中间压平,上笼蒸熟,切成条形,便做成夹板肉。以夹板肉为主,配以响皮条、丸子,浇上鸡汤,撒上葱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汤盆,量足汤多,荤素搭配,边喝边吃,不油不腻,味道鲜美。
46.周庄:万三蹄
万三蹄、万三肉、焐熟藕、腌菜苋,万三野鸭等已成为周庄美食的代表。尤以“万三蹄”为最,相传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有筵席,必有酥蹄”。万三蹄以猪腿为原料,佐以调料,用旺火烧煮,经过蒸焖,皮润肉酥,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适中,肉质酥烂,入口即化。它的吃法更是特别,在两根贯穿整只猪蹄的长骨中,将一细骨轻抽而出,蹄形纹丝不动。以骨为刀,蹄膀被顺顺当当地剖开,让人们分而食之。
万三蹄已经成为周庄人逢年过节、婚庆喜宴的主,意为团圆,游客则拎着真空包装的新鲜万三蹄走。
47.乌鲁木齐: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的鲜美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因为“用手抓”,而是因为新疆当地的羊、当地的水还有当地的烹饪方法。整只羊去皮去内脏,放大锅中,以天山雪水煮之。待要起锅时抓大把盐撒入锅中,或者直接以出锅羊肉蘸盐巴,便可大快耳朵!
48.伊犁:马肉
伊犁马闻名天下,伊犁马肉不由分说胜过天下马肉。以调料熟煮马肉之后,大刀片之,码于盘中,立时可食,其肉质贵在香而不腻,经久耐嚼。然马肉毕竟还属于“昂贵”食品,即便是在伊犁,吃马肉也只能是偶一为之的“大餐”。
49.喀什:馕坑肉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到了喀什不吃馕坑肉只能算白跑一趟。维族人家家门口都有一个用来做馕的土坑,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把抹上佐料的整只羊封闭在馕坑内,暗火慢烤。烤到一定时辰,打开馕坑香气四溢,用“十里”形容不为夸张。
50.郑州:鲤鱼三吃
郑州也喊振兴豫菜,但又自嘲:凡是需要振兴的东西,离灭亡也就不远了。鲤鱼三吃是郑州的名菜,从前那鲤鱼是要号称黄河鲤鱼的,饭馆买回鲤鱼来,必须在清水池里面养两三天,把土腥味吐干净,才可以捞出来下锅。现在这种讲究就有点奢侈了,不过一鱼三吃还是让人食指大动。一半干吃,一半糖醋瓦块,头尾杂加萝卜丝做汤,最有意思的是把糖醋汁拌一窝线面条吃,跟杭州西湖醋鱼拌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51.开封:芝麻翅中翅
到开封你要吃正宗的豫菜——这里可是千年开封府啊!豫菜的用料一般都很家常,妙在调味和火候。芝麻翅中翅其实就是腌鸡翅外裹蛋汁再蘸芝麻,放油中炸。炸熟的蛋汁酷肖蝉翼。豫菜中难得有这样美丽又美味的菜。
52.洛阳:连汤肉片
洛阳喜欢吃水席,几十道菜,汤汤水水下来,吃得人连呼过瘾。汤肉片是水席中不可缺少的名菜,又以主营豫菜的老店“真不同”所做为最佳,它以精瘦肉为主料,木耳、金针、大绿豆等为辅料精心制做而成,肉片滑嫩,微酸利口。
53.安阳:扣碗酥肉
中原地带安阳,口味偏淡,但近年来川菜、粤菜、东北菜接连进入,到饭馆吃饭,安阳人喜欢各种菜式都点一点。当地的传统菜式八大碗依然受欢迎,红白喜事尤其少不了。以现在的口味而论,扣碗酥肉最具继续传扬的潜力。传统小吃三不粘、粉浆面其实最能代表安阳饮食的特色。
54.石家庄:抓炒全鱼
从传统菜的角度看,石家庄太年轻了,年轻得没有自己的特色,所谓的石家庄菜,其实就是吸收了京、鲁等地菜系特点,再加以创新而成。本地菜里有一道抓炒全鱼颇见石家庄人的这种“胸襟”。抓炒全鱼用的是大鲤鱼,精彩之处在于刀功。端盘上桌,一盘菜就占去三分之一桌面,好吃又有气氛。
55.大同:烩菜 br>大同人口味杂,不讲究,各路菜系照单全收。基尾虾、红烧甲鱼这些都是上面子的,实惠又好吃的烩菜其实被当地的厨师操练的最到火候。烩菜有点 东北菜的味道,土豆、白菜、粉丝、猪肉一锅炖煮,大鱼、大虾也不吝下锅,暖胃。
56.秦皇岛:清蒸海鲜
到秦皇岛去自然要大啖海鲜,当地人喜欢清蒸海鲜,不管是螃蟹、虾还是蛤,放上水,清蒸,吃的时候蘸点姜醋汁,那个鲜!吃海鲜是有季节的,螃蟹一年两季,四月底开始吃皮皮虾,当然也可以不论季,吃养殖的,在秦皇岛人眼里那就不叫海鲜了。近年来烧烤海鲜开始流行,有一种小杂鱼叫青皮子,细长,脊背那儿有点青,不能炒着吃,只能烤着吃,有味道而且特便宜,当季的时候5元钱可买两斤、两斤半。
57.太原:过油肉
太原的餐馆被粤、川、京、鲁菜占据了,本地菜系叫得上名字似乎还就是些面点小吃。过油肉也有点面点小吃的意思,不过它正儿经是当地的一道颇受欢迎的传统菜。选用上等精肉,切成薄片,外面薄薄蘸一层鸡蛋勾成的芡,在油里氽一下,捞出来,煸炒,随便哪家饭馆都会做,做出来的味道也相差无几。虽则名字让人疑心,味道却是香而不腻,值得一试。
58.南京:芦蒿炒香干
盐水鸭现在还是南京人待客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但每每要歉疚地加上一句:现在这鸭子是越来越肥了。外地人来南京,慕名要吃的是芦蒿炒香干,南京人也以“桐蒿只有南京才有”而自居。其实产桐蒿的地方多了去,但都没有南京人对待素菜的那份精细。南京人吃桐蒿,一斤要掐掉8两,单剩下一段干干净净、青青脆脆的芦蒿杆儿尖。炒香干也是“素”炒,除了一点油、盐,几乎不加别的佐料,要的就是芦蒿杆儿尖和香干相混的那份自然清香,食后唇颊格外清爽。
59.苏州:葱烤鲫鱼
苏州人爱吃鱼,不过挑嘴,有人不吃鲤鱼,有人不吃鲢鱼,唯有鲫鱼,从不曾听说有人忌口— 苏州小孩学会说“鲜得来”这句话,准是在吃鲫鱼的时候。葱烤鲫鱼这道菜突出的就是鲫鱼的鲜美。在滴着酱红汤汁的鲫鱼背上,放着半寸来长脆生生的葱段。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就是“葱烤”了,但这儿总是人最先下箸的地方。
60.无锡:肉骨头
无锡叫化鸡现在是没人吃了,肉骨头大受欢迎。无锡人喜欢吃酸酸甜甜的东西,肉骨头的味道会令人想到糖醋排骨,但是骨头上面的肉更松、更厚、更酸甜适度,连骨头都酥得可以咬着吃。好几年前肉骨头就做成了真空包装,火车站常见人八盒、十盒地往车上提。
61.扬州:清炖蟹粉狮子头
扬州人对自己家的菜式、口味有着不容更改的偏好。粤菜风行之际,扬州人也吃早茶,但从点心到吃法都是地道的维扬式,边吃边加上评论:“我们扬州老早就有早茶了。”清炖蟹粉狮子头据说也有近千年历史了,到现在还是百吃不腻。所谓“狮子头”,用扬州话说是大?肉,普通话就是大肉子,但肉里面还有螃蟹肉、蟹黄、调料,下面再垫上青菜心,上笼焖。用扬州人的话说:“猪肉肥嫩,蟹粉鲜香,菜心酥烂,须用调羹舀食,食后清香满口,齿颊留芳,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62.南通:天下第一鲜
凡是有海的地方餐桌上大抵都少不了蛤,可是只有南通的大人小孩敢于说自家碗里的是“天下第一鲜”。菜花黄的时候,是南通人踩蛤的狂欢节。光着脚丫在海滩上踩,那蛤憋不住气露了头,带回家养两天,或煮或烧,奇鲜无比。南通的蛤是文蛤,这一带海滩独有,一只可重达半公斤以上,如今文蛤很少能上市场。往往是渔民正在采捕,小贩已经来到海滩与你商谈价钱问题,而在远处的公海上,日本、韩国的船早已停在那里,在等小贩的船送货上门了。想吃?只有自己去踩了。
63.徐州:sha汤
徐州菜的特点是黑乎乎、粘乎乎、辣乎乎,因为爱放酱油、爱用淀粉、爱显示自己嗜辣。有一道用麦仁、鸡丝、海带丝笋丝做成的汤,味道极鲜,每每令人连吃两碗。但依然是各种原料混做一团,以至于汤成了名副其实的粥。sha汤,其实就是一个疑问句——“啥汤?”因为中吃不中看,至今走不出徐州。
64.高邮:香酥麻鸭
高邮咸鸭蛋已经成了发遍全国的年终福利了,由此可揣想高邮究竟有多少万只鸭,由此再揣想高邮人深以为傲的全鸭宴,相信没人怀疑高
想去新加坡玩一个星期,有什么好的建议?
到达与离开
飞机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联系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航空中心,航线通达54个国家(地区)、127个城市。从中国的北京、广州、厦门、上海、深圳、成都、汕头、合肥(2010年8月28日开通,由海南航空执行飞行任务。自大连到合肥再到新加坡,每周两个航班,现在执行特价)等城市都可直航新加坡。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机场之一。
飞机是从杭州出发,经停福州,飞往新加坡。厦门航空,737飞机,飞机小,机上吃得东西也差,娱乐么只有放很老土的几部**。选择这个航班纯粹是从杭州出发,最为方便。
当地交通
地铁
新加坡的地铁还是非常发达的,现在有东西线(绿色)、南北线(红色)、东北线(紫色)、环线(**)这么几条线路。而且每个地铁站都有一个数字编号,建议在做功课的时候记一下数字编号,这样坐地铁的时候只要认着数字就行了,不用管这么一长串的英文站名了(毕竟很多站名都是马来语或者印度语,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能是新加坡人少的原因吧,地铁班次不是很密集,在高峰时候也是5、6分钟一班的,有的时候甚至15分钟一班。到底跟国内的还是不大一样。
地铁票,记住“EZ-Link”就是交通卡,在机场的地铁站就可以以买。12新币一张,其中5块是不可退的手续费。等走的时候在机场就可以退卡了。这个卡公交车也可以坐。而且都有优惠的。钱用完了怎么办?去任何一个地铁站的售票机充值,都有中文的,按提示做就行了,非常便捷。每次充值必须充10块新币或10块的倍数。
坐地铁要确保你的EZ-Link卡上有3块的余额,没有的话是进不了地铁站的,会要求你充值。
公交
新加坡的公交车也很多,不过注意所有的站名都是英文的,这是一个大考验。按里程计费,刷卡就很方便了,上车刷一次下车再刷一次就好。如果没卡买票,问司机就行了,他会告诉你多少钱,一般是1块几毛,所以零钱一定要准备好。
如果要下车一定要按车上的下车按钮提示司机,如果没有人按,那个车站又没有人等车,司机就直接甩站不停的。
公交车上不会报站的,所以要自己时刻盯牢。我的做法是记下要去的目的地之前的倒数第二站站名,看到这个站了就可以准备了。
人文:
握手寒暄
由于长期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人们见面和分手时都要握手。首次不要贸然登门拜访主人,应预先约好时间。在介绍时,通常应称呼人家“某先生”、“某太太”、“某**”,这适用于新加坡所有的民族。如果你参加社交聚会,人们将把你介绍给每个人,但介绍得很快,当从他们面前走过时,不用和他们握手。
吸烟须知
在新加坡,人们是很不赞成吸烟。在电梯里、公共交通工具上、影院内,特别是政府办公大楼内,法律规定严禁吸烟,违者罚款。要吸烟最好征得对方同意。
衣着服饰
新加坡的气候受海洋和纬度的影响,气温高,湿度大,因此夏季穿轻质料子的服装最为适宜。工作时人们普遍穿便服,下班后可穿T恤衫和细斜纹布裤,仅在正式的宴会上才必须穿西装,系领带,女士们则要穿晚礼服,也令主人家觉得受到尊重。
招待应酬
招待的方式通常是请吃晚饭或午餐。当地人一般不会邀请初次见面的客人吃饭,然而主人对来访者有所了解后,便可举行正式宴会,并在席间洽谈业务。同样,来访者也不应急于请客,经常不断的会见将使双方更为接近,到那时互相宴请也为时不晚。与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
馈赠送礼
无论去什么地方,没有必要携带礼物,在新加坡商人之间没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有时新加坡主人会邀请外国人到自己家里吃饭,客人如能带一份礼物(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鲜花),女主人将会很高兴。新加坡人认为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品的做法是不礼貌的,因此,当你告辞时见到礼物仍原封不动地搁在一边,千万别见怪。
交谈忌讳
在社交性的谈话中,切忌议论政治得失、种族摩擦、宗教是非和配偶情况等,但可交流旅行方面的经验,也可谈论所到过的国家的各种见闻。好的交谈话题是当地的风味食品、餐馆、受欢迎的旅游地区和主人一方的商业成就。
在新加坡,公开表露幽默感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不是所有的笑料都能为人们所欣赏,因此在不太了解别人之前,最好少开玩笑。
新加坡严忌说“恭喜发财”,他们将“财”理解为“不义之财”或“为富不仁”,说“恭喜发财”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侮辱和嘲骂。
举止禁忌
用食指指人,用紧握的拳头打在另一只张开的掌心上,或紧握拳头,把拇指插入食指和中指之间,均被认为是极端无礼的动作。双手不要随便叉腰,因为那是生气的表示。
数字禁忌 新加坡人认为4、6、7、13、37和69是消极的数字,他们最讨厌7,平时尽量避免这个数字。
色彩禁忌
新加坡人视黑色为倒霉、厄运之色,紫色也不受欢迎。他们偏爱红色,视红色为庄严、热烈、刺激、兴奋、勇敢和宽宏之象征。他们也欢迎蓝色和绿色。
图案禁忌
新加坡禁止在商品包装上使用如来佛的图像,也不准使用宗教用语。忌讳猪、乌龟的图案。
娱乐:
有“活力之都”之称的新加坡,娱乐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虽然有很多娱乐项目和其他国际大都市的相似,但是因为良好的治安环境,极低的犯罪率,让人在玩乐的同时,感觉到真正的安全,这也是新加坡娱乐的一大优势。在新加坡,卡拉OK、迪斯科舞厅、酒吧夜总会、电子游戏场、网络咖啡厅、爵士俱乐部等娱乐场所遍布城市各地。舞厅主要集中在乌节路上,虽装潢各不相同,却同样的吸引着人;在新加坡河岸岸边的克拉码头,有着当地唯一的集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河畔节庆村,在品尝着异地美食的时候,欣赏着独具民族风情的舞蹈,饭后,在酒吧里听听醉人的音乐,这样的休闲方式,岂不美哉!
新加坡的娱乐节目丰富多彩,既有迷人的艺术表演,也有精彩的体育活动。一到夜幕降临,各种夜间娱乐场所也就活跃了起来,众多的夜总会、歌舞表演和迪斯科使整个夜晚都充满了动感和魅力,而夜间去逛逛动物园和码头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环球影城
新加坡环球影城是圣淘沙名胜世界的最重要景点。这座主题乐园汲取了美国好莱坞、奥兰多以及日本大阪三地环球影城的精华,完美地应用到其内的七大主题区,让游客全程感受“飞跃**”的畅快体验。
夜间动物园
夜间野生动物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为夜间活动的动物而建造的动物园,游人可乘坐游览列车沿2条环路进行45分钟的近距离观察。夜间野生动物园拥有130种动物,其中35%是濒危物种。在犹如月光的特别照明下,您将能在宽阔的自然栖息地中观察这些夜行动物的行踪。每天20:00、21:00和22:00有精彩的《夜晚的精灵》动物表演专场,不容错过。
夜间码头
新加坡河一带的驳船码头、克拉码头和罗拔申码头,是人们夜间休闲聚会的好去处。黄昏时,河岸上一间间酒馆里流泻出醉人的爵士乐、摇滚乐等,整条河流都在音乐与灯光中荡漾,克拉码头处还有精彩的节目——冒险骑乘。
剧院及夜总会
在剧院餐厅及夜总会里,客人可以一面用餐,一面欣赏歌舞表演。在繁华的乌节路上,间间迪斯科舞厅装潢设计各有特色,以时下最流行的劲曲吸引人们狂舞通宵。
海岸生活
在东海岸公园和加冷河可以尽情地游泳、滑水、扬帆乘船;在格兰芝的新加坡赛马公会,可以与全场观众一起度过紧张而又刺激的时光;温泉浴、桑拿让您的精神完全松弛;此外还有板球、网球、高尔夫球等运动,让您痛快地挥洒汗水。
作为阳光岛国的新加坡,在这里的海边游泳、冲浪、进行帆船运动都别有一番滋味,暖暖的海水,蓝蓝的天空,一切都感觉好美,每周五晚七点、每周六、周日下午两点半,都会有不定期的赛马,在格兰芝的新加坡赛马公会举行,体验一下赛马比赛的热度,目睹马儿冲过终点那一瞬间,看着喜悦的人们,也会让深受感染。
购物:
在新加坡,您能够体验包罗万象的购物生活式服务,即无需奔走,在同一地点就可满足全部购物,就餐和观看**的需求。这些只不过是您在新加坡购物中心所能享用到的部分服务。这里有专为美食家奉上的精品餐馆,供影迷享受视觉盛宴的**院,以及众多让购物达人血拼的购物机会。
每个购物中心都能够为您提供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由此帮助您找寻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和服务。义安城(Ngee Ann City),ION
Orchard和怡丰城(VivoCity)等购物中心颇受当地人的青睐,请务必前往领略其独特魅力。
特色商品:
猪肉干
新加坡特产,非常薄,大约两三毫米,四方型10cmx10cm。味道有点象广东甜腊肠。
鳄鱼皮制品由于从养殖鳄鱼到加工皮革都在新加坡国内进行,所以价格便宜,具有吸引力,也确立了其在新加坡的特产地位。
化妆品除了名牌时装,化妆品也可以考虑在DFS这样的大型免税店中购买,因为DFS通常会为大宗购物者打一个惊喜折,七算八算后,其价格就与在香港购买差不多了,当然比在内地买就便宜更多了。
香烟在新加坡买香烟更优惠。如“555”烟,香港卖120港币/条(相当于人民币128元左右),而新加坡卖100元/条,相差20%,“中华”烟,香港是300港币/条(相当于人民币321元左右),而新加坡是215元/条。
名牌腕表新加坡的世界名表款式多到应有尽有,价钱更是比内地便宜很多。一般人都认为在香港买世界名表合算(香港名表的标价一般要比在北京便宜近三分之一),孰不知新加坡的表价比香港的还要再便宜3%-5%。如欧米茄、浪琴、江诗丹顿,新加坡就比香港便宜,而swatch(斯沃琪)则低2%左右。
住宿
旅游业发达的新加坡,在旅馆住宿业方面也发展完善,各种价格的应有尽有:价格高昂的高级旅馆、十几新元的经济旅店、中国式旅馆。
高级住宿酒店:设施、服务都是世界一流,别具风情的内部装饰、外观建筑。
推荐酒店:
1、港丽酒店:位于新加坡中心滨海湾最活跃、最大的商业、购物、娱乐地区,交通便利
2、国尊河畔大酒店:位于新加坡河畔,风景怡人,在HAVELOCK和KIM
大道的交界处,交通非常的便利,拥有最完善的酒店设施。
牛车水唐人街、小印度、芽茏士乃一带:民族风情的住宿。旅客以华人、印度商人、环游世界的旅行家为主。有的酒店内部装饰具有民族风情,有的是因为外面街道民族风味浓厚。
牛车水唐人街虽然不如新加坡其他地方那样干净和豪华,但因为离新加坡河不远,夜晚沿着河走走很是惬意,酒吧不少,灯光灿烂,交通也很方便。经济旅馆中Hotel 81和A
Travellers'Rest Stop比较有名。
小印度和牛车水唐人街比较相似,虽然不够豪华,但旅馆集中的实龙岗路(Serangoon)两边也很热闹,出行也很方便。经济旅馆中Fragrance
Backpackers Hostel和Hangout Mt Emily比较有名。
美食: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其中集聚了不少马来人、印度人,华人的食品。从游客熟知的海南鸡饭、荷叶饭、酿豆腐、广式烧腊面、虾面、莆田煎包,到东南亚口味的沙爹、叻沙、娘惹糕点、肉骨茶,以及印度著名的各式咖喱饭,应有尽有。狮城比较有名的海鲜佳肴有辣椒炒螃蟹,
这道菜连肉带壳加上茄汁及辣椒一起拌炒,口味令人回味无穷。
新加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之岛,这里汇集了各地美食精华,中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泰国餐、法国餐、意大利餐,甚至是越南餐、黎巴嫩餐,你都可以在这个小岛上品尝到。
主食类
海南鸡饭:
海南鸡饭也叫白切鸡饭或简单的叫作鸡饭。鸡肉是海南文昌鸡的做法,但饭却与鸡脂肪一起煮,所以特别香滑,这也是海南鸡饭和在海南岛吃的鸡饭不同之处。
炒棵条:
棵条也就是河粉,炒棵条的主要成份有河粉和面(混在一起炒),配料有广东腊肠、蛋、蚌等,加入黑甜酱一起炒,因此味道有点甜。
炒福建面:
炒福建面也叫炒虾面或炒苏东面,苏东是鱿鱼的马来名,所以你应该猜到配料是虾和鱿鱼,主食是面(还加粗米粉)。炒福建面和在福建厦门一带大排档炒面有点相似,味道可能有一点不同
。
印度炒面: 印度炒面、米粉、河粉、饭可能只有在东南亚才能找到,它们是印度人到东南亚后发明的。基本上,特点是以茄酱主调味料。
副食类
沙爹: 马来族的串烧羊肉、牛肉和鸡肉,是东南亚小贩吃品的极品。
沙爹要沾沙爹酱一起吃。在中国所谓的沙爹味式沙爹酱就源自马来的沙爹酱,吃过马来族沙爹
和沙爹酱的人都会觉得中国的沙爹味远远比不上马来沙爹,不信就到新加坡试试。在新加坡,沙爹小贩不多,每个晚上,沙爹小贩会在老巴刹侧摆档,是吃沙爹的好地方。沙爹是小贩食品中最贵的一种。
海鲜烧烤: 鲜烧烤用的特制辣椒酱,用香椒叶包起来烤,其中以鱼烧烤最受欢迎。
印度罗渣:
罗渣,马来语是大混合,和英语的沙拉一样,印度罗渣的材料很多,随你选,多是面粉制品沾特制甜酱吃。
华人罗渣:
华人罗渣主要材料有油条、沙葛片、青瓜片、菠萝片、豆芽、花生碎、鱼露酱、黑甜酱,象沙拉一样,混呀混呀混。
五香:
五香是传统福建厦门一带的小吃,在新加坡五香档卖的不只是五香,还有肠、鱼饼、虾饼,各式各样类似的五香鱼饼的小吃让你选择。
汤
印度羊肉汤:
在上海你也许吃过咖哩牛肉汤面,味道有点像新加坡的印度羊肉汤,很可能上海咖哩牛肉汤面是从印度羊肉汤取得配方。印度羊肉汤的咖哩香料比上海咖哩牛肉面更浓 。
中国药材羊肉汤: 不是这么容易找到中国药材羊肉汤的小贩,但中国药材羊肉汤是一些新加坡人喜欢的汤食,一碗汤一碗饭,这样就是一餐。
肉骨汤:
新加坡肉骨茶不是茶而是汤,主要材料是肉骨,主要香料是五香,一般新加坡人的吃法是一碗汤一碗饭当一餐。
甜品
摩摩嚓嚓:
摩摩嚓嚓也是东南亚三大小贩甜品之一,有热冷两种吃法,用椰浆水煮芋头和番薯块,由于椰浆含胆固醇,摩摩嚓嚓也没有了,小一辈的新加坡人还不知它是三大小贩甜品之一。
文头雪:
文头雪是一块大果冻盖一层削冰,另有一粒酸柑,酸柑是绿色的象小桔子一样水果,比乒乓球还小,好像是橙缩小几倍。味道有点像柠檬。总的感觉,文头雪带柠檬味。新变种文头雪有杂果文头雪,顾名思义是加了不同样的水果块。
红豆冰: 红豆冰是东南亚独有的三大小贩甜品之一,是小贩甜品之王。其实就是加糖浆的削冰,配料有红豆和果冰,堆成一座削冰山。
Chendol:
Chendol也是用椰浆水和赤糖焦做成的甜品,Chendol是甜品名也是其中一种配料名,Chendol就像绿色条形粉类品。现已被健康食品的潮流淘汰。Chendol也曾是三大小贩甜品之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